发布时间:2025-10-12 浏览: 次
据《华尔街日报》与《体育商业期刊》等多家权威媒体披露,火箭队老板蒂尔曼·费尔蒂塔近期已与部分潜在买家进行接触,评估出售球队部分或全部股权的可能性,费尔蒂塔在2017年以22亿美元收购火箭,如今球队估值已突破35亿美元,尽管火箭近年战绩起伏,但其庞大的球迷基础、休斯顿市场的潜力以及NBA持续增长的全球收入,仍使其成为优质资产。
无独有偶,篮网队老板蔡崇信也被曝出对持有球队的长期计划产生动摇,自2019年收购篮网以来,蔡崇信投入重金打造阵容并翻新主场馆,但球队始终未能突破季后赛瓶颈,加之纽约市场的高运营成本与奢侈税压力,可能促使他重新评估投资优先级,知情人士称,蔡崇信更倾向于引入少数股东,而非完全退出,但这一举动仍被解读为资本风向的转变。
球队出售潮的苗头并非偶然,2025年NBA将开启新一轮电视转播合同谈判,预计金额将较现有的240亿美元合同翻倍,这一利好本应提振球队估值,但同时也意味着联盟经济结构面临洗牌:工资帽飙升可能引发球员薪资泡沫,而更严格的劳资协议谈判或限制豪门球队的溢价空间。
NBA近年扩张至拉斯维加斯与西雅图的计划,进一步刺激了现有持有者的退出意愿,部分老板认为,联盟扩张稀释了传统球队的份额价值,此时高位套现或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菲尼克斯太阳队于2023年以40亿美元天价易主,这一交易成为多支球队持有者的参考标杆。
火箭与篮网的情况也折射出NBA球队的地域性挑战,休斯顿作为全美第四大城市,虽拥有旺盛的体育消费能力,但火箭队需与MLB(太空人)、NFL(德州人)等联盟争夺本地市场,加之德州并无州所得税的优势难以在球队薪资层面直接变现,费尔蒂塔的商业帝国在疫情后仍处恢复期,出售球队可缓解其现金流压力。

篮网则面临更复杂的局面,纽约市场虽大,但尼克斯的传统优势与麦迪逊广场花园的虹吸效应始终压制篮网的发展空间,尽管蔡崇信通过建设HSS训练中心、打造“篮网娱乐媒体网络”试图破局,但球队战绩未达预期,加之纽约高昂的场馆维护与税务成本,使其长期处于亏损边缘。
若两支球队正式进入交易市场,潜在买家的构成将反映全球资本流向,据悉,科技新贵、私募基金与中东财团均表现出兴趣,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多次表达收购NBA球队的意愿,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虽因足球领域投资受限,仍可能通过美国分支机构参与竞标。
值得注意的是,NBA联盟对球队所有权的审核日趋严格,尤其关注买家的资金透明度与长期运营承诺,联盟主席亚当·萧华近年多次强调“稳定性优先于资本规模”,此举旨在避免因短期投机行为损害联赛竞技公平。

球队所有权更迭不仅是资本交易,更将深远影响联盟格局,若火箭与篮网易主,新老板可能推动阵容重建、管理层换血甚至搬迁主场(如篮网重返新泽西的传闻),球员话语权与社区关系亦可能随之改变——费尔蒂塔以强硬商业决策著称,而蔡崇信则更注重球员福利与全球化营销,不同风格老板的进退将重塑球队文化。
从更宏观视角看,NBA正处在全球化与本地化平衡的关键节点,新兴市场(如非洲、东南亚)的增长潜力需要球队持有者长期投入,而美国本土的赛事体验升级则依赖场馆科技化与社区深耕,新一轮抛售潮若成真,联盟或需重新定义“球队价值”的内涵——不仅是财务回报,更是对篮球生态的长期责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