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 次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一位来自江苏的年轻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心态,连克强敌,最终摘得银牌,赛后,这位戴着护面仍掩不住眼神锐利的小剑客坦言:“比赛让我更加自信,而站在剑道上,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比赛进入半决赛时,姜鑫瑞遭遇了卫冕冠军李晓明,双方战至14平,最后一剑定胜负,全场寂静,只能听到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姜鑫瑞深吸一口气,突然发起进攻,一个漂亮的弓步冲刺,剑尖精准地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
“场上只能靠自己,”姜鑫瑞赛后告诉记者,“当站在那里,所有训练、所有准备都凝聚在那一瞬间,没有别人能帮你做决定,只有你自己。”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练就,姜鑫瑞的教练刘静透露,这个看似瘦小的男孩其实有着超乎年龄的心理素质:“他刚来训练时才7岁,总是回头看教练,希望得到指导,但现在,他学会了在比赛中自己分析对手,调整战术。”
姜鑫瑞的母亲还记得儿子第一次拿起剑的情景:“他小时候比较内向,甚至有些胆小,我们让他练习击剑原本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没想到这项运动彻底改变了他。”

变化是逐渐发生的,通过一次次训练和比赛,姜鑫瑞不仅身体素质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击剑让我学会了面对挑战不退缩,”姜鑫瑞说,“每次比赛都是一次成长,无论输赢,我都会从中吸取经验,这让我更加相信自己。”

这种自信也延伸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中,他的班主任老师注意到,曾经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的姜鑫瑞,现在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辩论比赛。
击剑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比赛中,选手需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
“佩剑比赛节奏极快,有时候一秒钟内就会发生多次攻防转换,”姜鑫瑞解释道,“你没有时间犹豫,必须相信自己的直觉和训练成果。”
国家击剑队前队员、现役裁判张诚评价道:“姜鑫瑞这个年龄的选手,很少有他这样的战术意识,他不仅技术扎实,更难得的是在场上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在他最后一场比赛的决胜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在全国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姜鑫瑞已经引起了省队教练的注意,他的教练和家长都表示,目前仍然会以学业为重,循序渐进地发展击剑潜能。
“我喜欢击剑,但我也知道文化课学习很重要,”姜鑫瑞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专业击剑运动员,同时也要考上好大学,“像我的偶像雷声一样,他既是奥运冠军,也是北大毕业生。”
姜鑫瑞将备战明年的青少年击剑联赛和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面对未来的挑战,他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每一场比赛都是新的开始,我会认真准备,享受在剑道上的每一刻。”
在这个少年剑客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击剑运动新生代的力量,他们技术全面,心态成熟,既有对传统的尊重,也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姜鑫瑞的故事告诉我们,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成长和教育的最佳课堂。
搜索